

發揮邏輯、創意與執行力,
讓創新在教育現場得以實現
產品企劃 
/ 行銷企劃 
/ 數位企劃
KEYWORD
#想像力
#產品開發
#多元學習
#市場調研
#策略


曾靜怡
高中化學 產品企劃
當老師成就一群人的學習, 但編撰教科書我能影響更多人
團隊分工互助,
共同打造更完美的教材
要編出一本好書,需要跨部門整合團隊專業各司其職,編輯同仁掌握時效維持產品品質、業務同仁跑學校跟老師們推廣教材優點,擔任產品企劃的我們,可以比喻是火車頭的角色,負責開發新作者並確認書籍的樣貌。過程中,要進行多方溝通並力求準時將產品付諸實現,並且針對產品及行銷面進行通盤檢視,推出更符合教學現場需求的產品。經由種種努力與執行,讓我負責改版的高中化學教材拿到業界市占第一的成績,內心真的非常有成就感。 教科書產品企劃與行銷企劃最大的不同,如果以蓋房子作為比喻,產品企劃負責基礎架構,確認根基以及格局,雖然這樣就可以吸引到特定的族群,但有了行銷企劃各面向的裝潢包裝,能觸及到更多老師選擇我們的教材,藉由彼此確實分工互助,共同打造更完美的教材。


發揮所學專業多面向合作, 成就千萬學子的學習
從初期的產品規劃到後續出版行銷,我需要大量接觸不同專業人士,這份工作中,執行力算是基本環節,還需要富有創意、溝通及臨機應變的能力。溝通的過程也一定會出現意見不同的情況,除了適當的協調說服以外,因為過去有擔任過編輯的經驗,也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理解教材的面向,並以解決問題為前提獲得共識。 在翰林出版,我能夠運用自身化學專業產出一本本書籍,還能幫助教學現場的老師備課更輕鬆、上課更順暢,學生也可以自主學習進而分享推薦「翰林教科書是幫助最大的工具書」,想到可以如此成就成千上萬莘莘學子的學習,一切都值得了!


曾乙嵐
行銷處國中企劃部 副理
拒絕長輩安排的完美人生, 扎實走在教育這條路上
起初,因家中長輩對我的工作職涯有所期待與對應的安排,使我有多方選擇與發展的就業機會,然而,因為自己是英文專長又很喜歡小朋友,還是想做自己有熱情的事情。因此,輾轉從兒童美語、線上課程到成人美語任職。過程中,擔任講師也負責課程設計,讓我意識到在教學現場很容易只聚焦在眼前的學生,久了以後不管面對的學生是誰好像變成差不多的事情。對此感到有些不滿足的我,回到新竹教育大學進修數位學習科技所碩士學位,並在畢業後跳脫原本的教學領域,加入翰林出版擔任英語科企劃。 加入翰林出版以前我很純粹在做「教學」,到了翰林負責的是「教育行銷企劃」,立基點上有更多的需求、策略和服務需要思考,所包含的面向不再只是眼前的學生、而是全國學校教師與學生,我才知道原來教育這條路可以這麼有趣!
翰林出版像一隻藍色鯨魚,
包容而溫暖
曾經,因為想了解不同出版公司對教育推廣的情況,短暫離開翰林到其他出版集團任職服務,因為接觸到不同公司體制的經營運作與文化,在現實與功利當前的工作的環境下其實很不快樂,因此又重新回到翰林出版服務。 也許,因為這裡是做教育產業的工作,在翰林出版的組織文化以人為本、以和為貴,公司組織跟上時代脈動,應對的調整速度也很快,長官們具有積極與開放的心態,每位同仁都如同家人般的重要,整體的工作氛圍溫暖又包容,這種文化在大多數企業是很難想像與實現的。


教育並不是只有課本書籍而已, 更重要的是書籍背後的事情
作為行銷部門的教科書企劃,我們在工作中會拜訪很多學校觀察並了解教學現場的情況,我也透過跑遍全國學校的過程中,看見城鄉差距造成學生在基礎教育的落差,但是有這麼多學生在使用我們的教材,如何用一本書去填補這段落差?因此就需要再針對學校的情況,推出不同分級、各種層次的輔助教材甚至數位工具與課程。 我認為教育並不是只有課本書籍而已,更重要的是書籍背後的事情,透過教科書在教學現場所產生的互動,我希望我們所推出的教材可以幫助所有學生成長,就算這些孩子長大後不記得自己讀的是翰林的課本,但回想起曾經的某篇課文、或是某個課程主題,這些片段可以陪伴這些學生渡過未知的情緒,甚至是人生的重要時刻。


傅敬軒
國中國文 高級數位企劃
雙主修教育與中文, 深刻體悟代理老師的波折辛苦
政治大學雙主修教育與中文,畢業後我在兩間國中擔任過代理老師,同時在補習班當助教並且準備教師甄試,深刻體悟到代理老師的工作保障與職涯的不穩定性,而且教甄內容跟教學現場也完全不一樣,我很快就確定這樣的生活方式不是我要的,因為沒辦法確認明年的工作會在哪裡,無法做長遠的人生規劃。 以自己教育與中文的背景,思索著除了做「老師」跟「編輯」以外的可能性,剛好看到翰林招募「數位企劃」,企劃其實是很有發展性的職務,因此給自己一個機會嘗試,現在很感謝當時的自己願意跨出那一步。外界眼光或許認為「老師」擁有不錯的社會地位,讓許多代理老師不敢輕易切換跑道,但只要思考過人生可以有什麼不一樣,就應該讓自己去嘗試更有發展性的未來。
對象從學生變老師, 考量教學媒材的角度不同
數位部的工作屬於產品線後端,要等到紙本教材確認版本以後才會進到數位。除了學科本身素養要夠,我們的工作著重在數位教學產品的發想與開發,作為企劃需要天馬行空富有想像力,又要足夠謹慎與理性以掌控成本與進度安排。 這份工作面對的對象是全台將近一半的老師,產品開發除了思考怎麼引發學生學習興趣,更重要的是:使用者是否有數位教學經驗?工具使用上是否便利?還有課程時間的掌控、教學方式及深度等多面向考量,在理想與現實之間應該如何取捨,才能提供給老師教學現場最合適的教學工具。

